2009年11月16日月曜日

千“师”百态

学习汉语以来,我认识了好几个中国老师。

虽然都是中国老师,可是他们各有特色。

一位来自北京的老师很爱聊天,聊起来,就像机关枪(マシンガン)一样扫向我的耳膜,卷舌音又多。真不知道她在什么时候喘气(chuănqì 息をつく)。好不容易听到她问我:“有没有问题呀?”我的耳朵一下子轻松了,虽然很多地方没听明白,可是连忙摇摇头,请她教我念书。

而另一位来自中国南方的老师的卷舌音不太好,他说的“四”和“是”很难分清楚。所以他说“sìsĺsì”的时候,我就得在头脑中把这个单词翻译成“四十四”。

一位来自东北的老师,很努力地摹仿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可是她有的地方模仿得过了头,喷香水喷得太浓,我在教室里等她,只要闻到一阵浓郁的香味飘来,不用看,我就知道老师来了。

80年以前出生的老师生活的环境比较艰苦,可是他们都生活得很顽强(wánqiáng 逞しい)。因此这些老师都很有个性。不过,这些老师来日本的时间都比较长,他们的想法都或多或少日本化了。

而80后(80年代生まれの中国人),90后的老师来日本的时间还不太长,所以虽然他们的教学经验不丰富,可是跟他们聊天,可以知道许多新鲜的中国情况。

有一个来自中小城市的90后女老师,在咖啡店给我上课。第一次上课时,我请她吃蛋糕,可是她不会用刀叉。看着她笨手笨脚的样子,我跟她开玩笑说:你从来还没吃过蛋糕吧?她羞红了脸不承认。后来她很快学会了使用刀叉吃东西。年轻人学东西就是快。

今年寒假,我准备去中国学水墨画,不知道我的新老师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期待着寒假快点到来。
(EH)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