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参加了一个汉语教师的聚会,听完了北京大学的陆俭明教授的演讲,我们有一段可以互相交流的时间。
既然都是老师,那就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们就讨论开教学上的一些难题。
一位老师问:爷爷带我们去玩儿。这句话的句子成分怎么划分?
大家都各抒己见,我的意见是,这句话可以看成是兼语句,也可以看成是连动句。当重读主语“爷爷”时,就是爷爷做了两件事:“带我们”和“去玩儿”。如果重读的是“我们”,则“我们”既是“爷爷带我们”短句中的宾语,同时又是“我们去玩儿”这一短句中的主语,因此是兼语句。
而我提出的问题是一位学生在聊天时问过我的一个问题,这位同学买了一套DVD,叫《和你在一起》,他觉得“在”一般是放在名词的前边的。
例如:他在香港住。
把书放在桌子上。
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我总是问老师。
在我十八岁那一年,爷爷去世了。
……
可是,“和你在一起”的“一起”应该是副词,副词一般是放在动词的前边。怎么可以放在“在”的后边呢?
经我这么一问,大家也琢磨起来了。一下子得不出答案。
直到聚餐时,一位早稻田大学兼学习院大学的讲师才帮我点破了这个难题。
在汉语中,经常省略一些句子成分,如“(你在这儿,)王老师呢?”,“昨天你是跟谁在一起复习的?”“我跟小马在一起(复习的)”。因为这些成分说话的双方都知道省略的部分。
而在文艺作品的用语中,为了使句子的外涵含义更加广阔。常常有意省略一些成分。
比如元代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先不说是谁在什么时候看到这样的风景,就可以使读者的脑中更清晰地浮现出这幅风景。日语歌曲《北国之春》的开头:白桦、蓝空、南风”,也会产生这种异曲同工的效果。
我问的“和你在一起”其实是省略了“一起”后边的动词,就可以给人一种:不管做什么,(说话人都愿意)和你在一起(同甘共苦、风雨与共),做你的知心人。
哦,听了她的解释,真是让我恍然大悟。
这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