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0日木曜日

另辟蹊径(lìng pì xī jìng 新たな道を切り開く)

    日元汇率持续走低,甚至已降至1美元兑118日元左右,超过了2008年秋季雷曼危机前的水平。
    一般来说,日元贬值将会推动日本企业提高出口竞争力,因为如果日元贬值,日本企业就可以在出口目的地下调外币计价价格,形成事实上的降价销售,从而扩大出口。
    但今年的日本出口额依然无法恢复到雷曼危机前的水平。即使借助日元贬值东风,日本出口复苏脚步依然缓慢,原因何在呢?
    
    据认为,日本出口依旧低迷的原因大体上有三个。第一个是日本银行不断为日元“注水”,理所当然会出现通货膨胀。导致原材料上涨,而使国内的一部分厂家倒闭,从而减少了出口的企业数量。第二个是全球需求复苏势头疲软。随着页岩气的开采,制造业开始回归美国国内,向美国进口已变得难以增长。还有一个原因是此前一直拉动日本出口的汽车和电子产业出现的结构性变化。

    日本各家企业由于受雷曼危机后罕见的日元升值的推动,已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海外。
    企业为什么要将生产基地迁移到海外?根据内阁府的问卷调查,大多数企业回答是现地化有利于开拓现地市场,当然成本低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虽然包括中国等新兴国家的人工费大幅上涨,但与日本国内相比仍然相差甚远。另外,日本的法人所得税率高踞不下、电费上涨等也逼着企业远走高飞。

    安倍政权通过日元贬值不光是为了刺激出口,让日本制造业重返日本国内也是其目的之一。从内阁府的调查来看目前这种可能性似乎不大。因为由于国内债台高筑,日本财务省对降低企业所得税十分消极。看来,通过日元贬值来重振制造业的Made in Japan道路十分艰难。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日元贬值振兴了日本的旅游业,来日本的海外观光游客终于突破1千万的大关。而观光客带动了酒店、餐饮等日本的相关服务业,这些服务业是地地道道的Made in Japan,当然有不少来自亚洲的学弟妹们从中做贡献。

   遗憾的是,在日本的经常收支统计中,服务收支所占比例过小,难以抵消贸易逆差。但从中是否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不要制造业一条路走到黑,要想重振Made in Japan,服务业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汇编于《日经中文网》
http://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11285-20141014.html
http://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s-b/9070-20140430.html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